宣城新聞網訊 “謝謝法官,款已收到。”日前,寧國市人民法院執行法官收到了來自浙江溫州的當事人朱某的感謝短信。這簡短、樸實的話語標志著一起因夫妻財產分割引發的執行案件順利執結,不僅維護了當事人的合法權益,也彰顯了司法的溫度與力度。
時間追溯到2024年9月,朱某與聶某經法院調解離婚。根據協議,雙方名下房屋歸女方聶某所有,聶某需分三次支付男方朱某該房產對價款18萬元,朱某收到款項后協助完成房屋變更登記。但第一筆款項到期后,朱某并未收到約定的房產對價款,遂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
進入執行階段,執行法官多次督促聶某履行義務,并了解事情來龍去脈。經調查,原來,聶某目前暫無能力按照調解協議支付款項,原計劃是將房屋出售,用部分賣房款來支付對價款,卻因房產市場遇冷,房屋掛售半年卻無人問津。考慮到被執行人聶某的經濟狀況和主動還款意愿,執行法官組織雙方當事人進行調解。
“當初也是過于自信,沒想到房子這么難賣,實在沒辦法,我只能按月給1000元。”聶某無奈地表示。但朱某卻難以接受這個方案:“我不能同意,調解分割房產時本就對她有所照顧,而且我現在患有疾病,也急需這筆錢來治療和生活。”
協商未果后,執行法官考慮到婚姻家庭案件的特殊性,于是以雙方的兒子為突破口,搭建溝通橋梁,提醒二人雖婚姻關系終止,但父母子女關系不變,鼓勵他們共同維護家庭的親情。在執行法官耐心引導下,雙方放下積怨,坦誠交流。最終,朱某對房屋對價款作出合理讓步,聶某則積極聯系親友籌款。
近日,聶某將14.5萬元案款匯至法院賬戶。為促成案結事了,在執行法官見證下,雙方在不動產登記中心完成涉案房屋的變更登記手續,至此該案順利執結。(楊龍)
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