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光正好,出游當時。近年來,多地文旅局長紛紛“花式開卷”,“變裝”出鏡為家鄉代言助力旅游——前有新疆伊犁賀嬌龍身披紅斗篷雪地策馬,后有四川甘孜劉洪素袍斗笠仗劍而行,更有湖北隨州解偉以“辣眼”造型“以丑出圈”,上演“你方唱罷我登場”的內卷大戲。
“網紅”并非主責主業,創新更需守正有度。
文旅局長能否當網紅“出圈”?答案是肯定的。這一方法契合融媒體傳播規律,既能有效推廣當地文旅資源,又利于打破“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困境,為家鄉引來流量、客流,這種創新無疑是值得肯定的。
但需要注意的是,“網紅”引流的善意不可濫用,更不能舍本逐末陷入單純的流量邏輯。畢竟,“流量”“網紅”并非文旅局長的主責主業。局長們需將個人潛能與本地特色深度融合,把更多精力投向破解文旅高質量發展的“流量密碼”。既要在傳播層面營造表面熱度,更要在文旅品牌塑造、品質服務提升上修煉內功、夯實韌性。
在流量為王的互聯網時代,流量如同一把雙刃劍,既是機遇,更是挑戰。我們鼓勵以新媒體技術為支點,轉變思路、創新形式,借助流量創造性“出圈”,但所有創新必須回歸本質——尊重傳播規律,杜絕言過其實的虛假陳述和抽象的夸大宣傳,以高質量內容與深刻內涵為根基,讓流量真正成為文旅推廣的助推器。
尤其需要警惕的是,切勿為博眼球而打著文旅旗號,行低俗、媚俗甚至違背公序良俗之事。這類“噱頭”或許能換來短期流量,卻終將因偏離正道遭流量反噬,拖累地方形象、砸毀口碑招牌。從這種角度而言,文旅局長“出圈”代言,可“玩”出創意,不可“玩”失底線。
“會玩”未必能“破圈”,專業事仍應交給專業人
網紅文化不失為文旅推廣的一種新思路、新嘗試,可作為輔助手段靈活運用,但不宜將其作為核心載體,過度依賴更是一種急功近利的短視傾向。文旅推廣的核心,在于深度融合文化和旅游,通過系統化創意與策略釋放雙重魅力。這看似直觀,實則需要專業團隊深挖自身特色、統籌文旅項目開發、宣傳策略創新、公共服務提升等多元維度,發揮比較優勢,打造差異化文旅IP,形成可持續的市場價值與效應。
從長遠看,專業的事還是得交給專業的人來做。鼓勵文旅局長“出圈”嘗試固然值得肯定,但個人流量效應與區域文旅品牌建設不可混為一談。文旅品牌的長效構建非一朝一夕之功,絕非依賴“個人網紅”單一爆點一蹴而就,與其挖空心思盲目跟風、扎堆作秀追逐短期熱點吸引關注,不如讓專業團隊深耕細作,賦予文旅項目靈魂,讓地域特色資源稟賦真正成為自帶流量的“真熱點”。
“流量”未必是“留量”,留住人心還需真功夫
更何況,推廣只是手段,發展才是硬道理,而發展“破圈”的核心在于文旅業態、產品、市場與服務的全要素融合,而打造獨特的文旅IP才是提升競爭力的關鍵。我們為局長們“躬身入局”的創意點贊之余,更需清醒認知:“卷”來的流量換不來長紅的“留量”,花式“出圈”并非文旅高質量發展的核心路徑。唯有修煉內功,在鏡頭之外下足“繡花功夫”,才能真正贏得口碑、留住人心。
我們固然需要文旅局長扮靚形象傳播的“面子”,但更需他們腳踏實地做實文旅融合的“里子”——以繡花功夫深挖資源稟賦優勢,明確品牌定位,融入文化內涵,創新產品業態,加強質量品控,豐富旅游體驗。唯有實現辨識度、吸引力、美譽度、影響力的相得益彰,才能在新一輪文旅競爭中贏得主動、搶占先機、蓄積勝勢。
刷新